劳动争议解决指南:除了仲裁还有哪些选择
小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3年,因为公司拖欠工资申请了劳动仲裁。虽然最终胜诉,但整个过程耗时8个月,期间他求职过程遇到一些困难。最后执行阶段,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执行遇到困难。
小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3年,因为公司拖欠工资申请了劳动仲裁。虽然最终胜诉,但整个过程耗时8个月,期间他求职过程遇到一些困难。最后执行阶段,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执行遇到困难。
近年来,法院审理的涉竞业限制纠纷类案件增加,我们从中发现,很多不应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的劳动者被纳入竞业限制主体,存在适用对象泛化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三至十五条,进一步明确了与竞业限制条款相关的审查规则。下面,我
结合最高法最新发布的3个指导性案例,我将为你拆解外卖骑手、主播未签合同时的劳动关系认定逻辑。文章先亮明核心结论,再分场景解析判断标准,最后给出实操建议,确保内容实用易懂。
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广圩法庭通过“背靠背”调解与“六尺巷工作法”的有机融合,于近期成功化解两起劳动争议纠纷,促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调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原告黄某曾为某单位钻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约定除工伤保险外,其余社保由原告自行在户籍地缴纳。2024年1月,原告体检被诊断为职业禁忌症;同年6月,确诊职业性矽肺一期,并被认定为工伤。因不满劳动仲裁结果,原告遂诉至法院,主张被告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等
近日,兴文县法院成功调解一批因企业政策性关停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企业与职工就经济补偿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企业当场履行给付义务,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充分发挥调解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劳动争议调解
网络主播郭某某通过BOSS直聘应聘至某直播公司担任带货主播,约定底薪8000元加提成,月休4天。该公司未与郭某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郭某某的具体工作内容由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曾某某通过排班表安排,曾某某同时负责考勤、批假及每月不固定时间通过微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案例是人民法院的重要“法治产品”。权威、规范的案例能够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高办案质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为此,本刊特推出“中国审判|实践案例”栏目,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司法审判中的具体实践,期待通过记录与见证,助推、引领
打工人注意了!劳动圈最近都在传:2025年《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要落地,里面有个条款被业内称为“狠人条款”——不管是打工的、管人的,还是搞平台的,都得盯紧!
赵某自2013年4月起就职于A证券公司,曾担任债券融资部经理。双方签订过三份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为2017年4月10日至2018年4月9日。就在合同期满前5天(4月4日),A证券公司向赵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以其自2018年以来未经批准累计旷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二)》正式施行,21条新规直击转包用工责任、混同用工认定、竞业限制效力等企业高频风险点。
明天(9 月 23 日)上午9:15,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将开庭审理“崔丽丽与涉事企业的劳动争议纠纷一案”。这起案件背后,是国内首例职场性侵致精神创伤获工伤认定的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竞业限制纠纷、社会保险争议、违法分包转包、关联企业混同用工等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法律适用标准在各地存在差异,亟须通过顶层设计统一裁判尺度。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积极适应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法律适用》推出网络优先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在微信公众号及中国知网逐篇推出网络首发文章,敬请关注!
劳动争议舆情,简而言之,就是围绕劳动关系中的矛盾、纠纷或不满情绪,在公众和媒体中形成的舆论态势。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内部稳定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近日,一则杭州顶象科技有限公司与一员工劳动争议案仲裁结果曝光显示,该员工与被申请人杭州顶象科技有限公司自2021年7月2日至2025年4月1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并于2025年4月11日解除。
2024年4月起,如皋法院联合市总工会、司法局、人社局、矛调中心、工商联等单位,构建“法院+”劳动争议协同化解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截至2025年8月底,已妥善化解劳动争议32起,依法绘制“劳有所获 心有所安”同心圆。
“上午刚开完3起薪酬争议的庭审,下午还要梳理2份工伤认定裁决材料,搁以前这些活儿至少得拖到下周。”近日,兰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专职仲裁员兰剑语气里有着藏不住轻松——随着兼职仲裁员队伍加入,他手上的案件积压量锐减,办案节奏明显加快。